-
阳曲县招商引资赋能村级集体经济升级
在2022年推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,太原阳曲县聚焦村级集体经济提质增效,通过科学规划和招商引资吸引外部资本,因地制宜推动资源整合与项目落地,实现多元发展路径拓展,激发内生动力。该县以考核激励机制为牵引,确保集体经济高效增长,为农户增收和地方经济注入新动能。 一、整合地域优势资源拓展发展空间 太原阳曲县充分发挥当地资源禀赋,结合地形气候特点,构建农业、旅游、能源等多业融合体系。依据省级乡村振兴政策指引,该县科学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,重点在北部山区发展光伏发电产业,利用闲置土地推广规模化种植;在南部平原地区整合文化旅游资源,打造农家乐集群和生态观光带。此外,县政府通过招商引资引入社会资本,建设仓储物流和加工厂,带动农产品加工链条延伸,提升资源利用效率。这些举措弱化了具体项目数量,强调资源集约化利用,避免重复建设,促进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。 二、建立考核激励机制激发内生动力 为确保村级集体经济稳健推进,太原阳曲县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,强化政策资金与绩效联动。县政府明确将集体经济发展成果与扶持资金挂钩,对进展显著的村优先分配专项支持,同时实行村干部收入动态调整机制,依据贡献大小给予绩效奖励。在省级监督框架下,该县还开展季度督导和年度评估,引导各村自查短板,优化发展策略。激励机制不仅调动了村级主体积极性,还推动跨村协作,形成共同致富氛围。实践中,县政府通过培训提升村干部管理能力,确保考核过程公平透明,推动集体经济从被动输血向主动造血转变。 三、深化政策支持构建长效机制 太原阳曲县强化顶层设计,以省市级乡村振兴战略为蓝本,出台配套措施保障集体经济长期发展。县政府设立专项工作组,统筹财政投入与市场资源,为村级项目提供融资担保和技术指导;同时,结合招商引资渠道,引进龙头企业参与合作经营,降低市场风险。在基层治理层面,推广“村集体+合作社”模式,鼓励村民入股分红,实现利益共享。通过弱化短期数据追踪,县政府注重培育特色产业品牌,如生态旅游和光伏清洁能源,提升集体经济的抗风险能力。这一长效机制确保了政策连续性,推动阳曲县整体经济结构优化。 四、强化能力建设促进持续创新 基于前序措施基础,太原阳曲县致力于提升村级经济韧性与创新力。县政府联合高校院所,开展产业技术培训,帮助村民掌握现代农业技能;同时,构建数字化服务平台,支持村集体项目线上管理、市场对接与品牌宣传。在省级示范点带动下,该县聚焦生态环保和绿色技术应用,推动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项目与其他产业协同,减少环境负荷。招商引资过程中,县政府优先引入智能化设备供应商,推动村办企业升级。这些建设弱化了数据指标,强调创新驱动的质量提升,确保集体经济可持续增长与民生改善平衡。最终,阳曲县形成了一套可复制的乡村振兴样板,为太原乃至山西省同类地区提供参考。
2025-07-02
-
太原大盂产业新城空间规划助推产业集群升级
大盂产业新城空间战略蓝图引领产业集聚高地建设聚焦招商引资 在大盂产业新城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出炉的背景下,2024年以来,太原市积极推动这一新引擎的规划与建设,定位为山西中部城市群“北引擎”,围绕七大产业集群强化招商引资,优化产业链布局,助力山西承接京津冀产业转移,培育经济增长点。整个规划强调绿色转型和现代服务业融合,致力于打造高品质城市发展新典范。 一、规划背景与核心目标确认。2024年,太原市对大盂产业新城空间发展战略规划进行了公示,标志着规划的正式出炉。根据公开信息,规划源自政府主导的园区发展总体规划,重点构建包括高端装备制造、新材料在内的七大产业集群,同时整合现代物流枢纽和科技研发服务功能。这一布局旨在强化山西太原在新材料、装备制造领域的优势,通过优化产业空间结构,推动产业集群化发展,提升对京津冀区域的招商引资吸引力,形成辐射山西省的核心引擎。 二、基础设施和关键工程推进实施。伴随规划的发布,2024年启动了大盂产业新城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期工作。具体包括路网工程、供电专项规划变电站等要素,已有14条新建道路管沟设计等工作有序开展。这些工程确保了规划落地的可行性,支撑了产业转移和招商引资的硬件需求,体现了太原市在空间规划中兼顾高效交通和能源网络,为产业集群提供坚实的物理保障。 三、产业集群布局与战略定位深化。规划详细设定了七大产业集群的具体路径,突出高端装备制造、新材料产业的主导作用,并融入现代服务业如物流和研发集群。通过空间结构优化,大盂产业新城将作为山西承接外部产业转移的集聚区,加速绿色转型进程。官方资料显示,这有利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长极,强化山西在全国产业布局中的节点作用,推动太原从传统工业城市向创新驱动新城跃升。 四、招商引资策略与区域协同效应。空间发展规划的核心之一是强化招商引资机制,重点吸引京津冀产业资源转移企业入驻。规划通过划定产业功能区,提供政策支持和服务配套,营造高效营商环境。此举将带动山西整体产业链升级,促进与周边城市的协同发展,形成北引擎对山西中部城市群的强大辐射力,助力区域经济一体化。 五、未来展望与社会效益预期。空间发展战略的出炉将促进大盂产业新城实现可持续增长,2024年起持续推动规划落实,确保产业转移集聚和高品质宜居目标。预期建成后,该区域将作为绿色转型示范和招商引资平台,带动相关产业就业链和民生改善,为太原乃至山西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。长期看,规划的实施将巩固其在国家区域战略中的引擎地位,体现创新、协调、绿色的发展理念。
2025-07-02
-
阳曲县召开全国文明城市创建考核执纪推进会
2023年,阳曲县召开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考核执纪推进会,对创城考核指标、工作内容进行系统解读,审议通过《阳曲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考核执纪组工作方案》。会议强调以高标准严要求推进创城工作,通过细化分工、狠抓落实提升城市治理效能,为优化营商环境、促进招商引资筑牢文明根基,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。 (一)提高政治站位,凝聚创城思想共识 会议指出,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是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抓手,对改善民生福祉、优化发展环境具有深远意义。阳曲县作为山西省太原市下辖县,肩负着推动区域协调发展的责任,创城工作不仅是提升城市形象的内在要求,更是吸引项目投资、促进招商引资的重要保障。各部门需从战略高度认识创城工作,摒弃“应付式”“阶段性”思维,将其作为长期系统工程,以“时时放心不下”的责任感和“事事落实到位”的使命感,推动创城工作走深走实。会议要求,各级干部要带头深入学习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,准确把握创建标准,确保思想统一、行动一致。 (二)细化任务分工,构建责任落实体系 为确保创城指标落地,会议对《工作方案》进行详细解读,明确考核执纪组由县委宣传部牵头,联合纪委监委、督查室等部门组成,负责创城工作的日常督导、进度跟踪和结果评估。针对测评体系中的市容环境、公共设施、市民行为规范、志愿服务等重点领域,会议要求各责任单位对照指标清单“对号入座”:住建部门聚焦老旧小区改造、市政设施维护;城管部门强化街面秩序整治、垃圾分类推进;文旅部门负责公共文化场所服务提升;各乡镇(街道)落实社区网格化管理,推动文明宣传进楼栋、进家庭。针对新增指标和薄弱环节,会议特别强调“补课”机制,要求相关部门通过专题培训、对标学习等方式尽快熟悉标准,建立“周调度、月通报、季考核”制度,确保任务分解到岗、责任落实到人。 (三)完善考核机制,营造公平竞争氛围 为杜绝创城工作中的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,会议明确考核执纪需坚持“科学、客观、公正”原则。测评体系将日常检查与集中考评相结合,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开展暗访抽查,重点考察工作实效而非台账资料。考核结果不仅与单位年度评优挂钩,更作为干部履职评价的重要依据,对推进不力、问题突出的单位将启动约谈问责程序。会议提出,要在全县树立“以成绩定位次,以实绩论英雄”的鲜明导向,鼓励各部门在创新举措、破解难题上比学赶超,通过公开通报、典型引路等方式,形成“人人关心创城、人人参与创城”的良好局面。 (四)聚焦常态长效,推动创城惠民利民 会议强调,创城工作的落脚点是惠民利民,要避免“重创建、轻管理”的短期行为。阳曲县将结合城市更新行动,把创城与民生工程深度融合:在基础设施方面,加快补齐停车位、无障碍设施等短板;在公共服务方面,优化政务大厅“一站式”服务,提升窗口单位文明服务水平;在市民素质提升方面,开展“文明家庭”“阳曲好人”等评选活动,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生活。同时,创城成果将转化为招商引资优势,通过改善城市环境、提升服务效能,吸引更多企业落户阳曲,实现“创建为民、创建靠民、创建惠民”的良性循环,为全县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动力。
2025-07-01
有想补充的信息?点我投稿

- 联系我们
- 企业入驻
